欢迎访问高校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就业信息   >   就业服务   >   正文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作者: 杨静   信息来源:机械工程系    发布时间: 2017-02-24
       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以及职业的发展,改变了职业的构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进而改变了人们的择业观。然而,择业主体在接受新观念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受过去固有的观念的影响。所以,必需对大学生的择业观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职业是指人们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劳动。择业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选择职业。
       择业观是大学生对于择业的目的和意义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大学生的择业观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在择业活动中集中的深层的反映。
       择业观是与大学生自身利益和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是大学生价值观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当前新形势下,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在一定时期内仍然非常严峻,就业压力依然很大,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广大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前必须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要正确地把握就业、择业与创业的关系,真正做到先就业、再择业、敢创业,逐步树立良好的择业新观念。
   (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要拼弃旧观念,接受新观念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要树立普通劳动者的观念
认清形势,转变观念,适应社会是学生和家长要解决好的第一个问题。而正确定位,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面向基层就业,则是学生和家长要解决好的第二个问题。
     大学的毛入学率代表着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国际上普遍将毛入学率是否达到15%作为标尺。毛入学率低于15%的大学教育称为精英教育,高于15%的大学教育,即跨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
我国直到1963年,大学的毛入学率才刚刚达到1%;上大学确实很难。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2002年,我国大学毛入学率终于达到了15%,正式跨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2010年更是达到了24.2%。预计2020年,将突破40%,进入世界领先水平。
     精英教育,宣称培养目标是领导者和管理者,但实际上,这种定位违背了人才成长规律,是不科学的。与精英教育不同,大众化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普通劳动者,这一培养目标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从这些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中,必将成长起一大批杰出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也由计划分配、指令性安排转变为“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配置,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教育部的一项专项调查显示:50%的毕业生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就业;其次是国营企业;只有25%的人选择其它类型的单位。与学生愿望相反的是: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及国企总共只有130万家;能容纳的就业人数仅七千万左右。而全国城镇就业人口为4亿多。所以,绝大多数人,还是只能在其它类型的单位(即非公企业)就业。
另一个客观情况是:岗位呈金字塔分布,越往上,数量越小。70%以上是普通劳动者岗位,15%是技工和技师岗位;管理人员岗位仅占5-6%;要进入管理层,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毕业生要立即进入管理层很难。特别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都不再欢迎“空降干部”,都希望从有基层经验的员工中选拔管理者,并逐级选拔。甚至还没有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过渡的毕业生,自然很难一步就跨入管理层。
毕业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合理定位。既要有远大抱负,又要有普通劳动者的心态,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这样既能成功就业,迈出人生重要的第一步,又有可能成功崛起,成就一番事业。就业愿望与社会需求不适应,将造成学生自身就业的障碍。
    2、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脚踏实地从自身出发降低期望值
就业观是指对职业选择的基本看法。长期以来,传统的就业观一直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即使在今天仍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受传统择业思想的影响,一些毕业生在择业的定位上往往不切实际。过多的考虑档次和地位:一些毕业生对“铁饭碗”抱有幻想,认为“十年寒窗苦”,毕业后理应有一个地理位置好,收入高,名声好,工作轻松的职业:也有不少毕业生认为找不到好工作,就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无法在同学和朋友面前抬起头来。
    “人往高处走”是很正常的,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不是降低职业理想,而是说在迈出择业的第一步时,不要过于追求职业声望。不要对职业条件要求太高。不能过于讲工作条件和物质生活待遇,应在职业理想的引导下,立足现实的社会需要,抵制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充分体现发展事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精神面貌,在现实可能的条件下积极就业,在实践中开拓事业,增长才干。
要适当确定自己的期望值,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能盲目攀比、盲目跟风。
     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认清个人能力,学会在工作中学习
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就要了解评论自我,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道德水准等等。
     身为大学毕业生,要客观冷静地作一些自我分析,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正确的评价,只有自我认知,才可以避免求职中的盲目性,不过高定位工作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只有通过自我认知,才可以避免因个人自负清高而遭到就业失败,只有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才能避免心理冲突,减缓择业受挫和焦虑带来的痛苦。
     不少毕业生客观上不能全面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择业能力并不了解,同时缺乏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自我评价时往往以点代面,只看到自己的优点,无法正视自己的缺点。也许你在某个方面是突出的,但它可能不是就业的决定因素,用人单位看中的是毕业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水平、社会适应性、思想品德、个性特征等方面的综合因素,这些才是就业成功的关键。
     要结合社会需求,就要了解社会的职业及职位情况,了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趋势。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确定自己的职业志向,把自己美好的人生愿望转化为坚定的职业方向和可实现的职业目标。
     4、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勇敢地迈出人生事业的第一步
    要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市场经济配置人力资源的特征是人才流动,毕业生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一个固定的“铁饭碗”,要树立不断进取的职业流动观念,并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
     当代大学生面前有着无数条职业生涯道路,而且会出现螺旋上升和横向转换形态。不管出现什么形态,都需要就当时、当事的情境,按照自己的追求,确定符合职业目标,并一步一步走下去,就一定能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获得自己美好的未来
    择业心理是与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分不开的。找一个好工作是每个毕业生的共同愿望,但在如今“买方市场”条件下,好的工作不会等待你去挑选。在择业的过程中,不能一步到位属正常现象,但毕业生不能因此而沮丧。只要能保持一种谦虚平和的心态。还是有很多就业机会可以选择,哪怕是暂时的,只要能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就能够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为以后的重新选择和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在择业受挫后,能正视现实。敢于自我解剖。找出差臣,主动提高和完善自我,也是很值得提倡的积极心态。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响应国家、政府制定的政策,“下基层”、“面向西部”、“自主创业”
    1、面向基层就业
在大城市、主要机关提供的就业机会日趋饱和的情况下,农村和基层的广阔天地已成为大学毕业生施展才华、实现理想创造了条件。当代大学生应积极响应国家和社会的召唤,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生产第一线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接受锻炼、接受挑战。“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没有艰苦的锻炼,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和能力的积累,是很难有大的作为和前途的。
    2、变被动就业为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是通过采取单干、合伙等方式创办公司或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开发、科技服务以及其他经营活动来创造就业岗位,并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就业方式。自主创业给具有创造力和活力的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和深造以外的“创新之路”。
   (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树立先就业再择业、流动就业的思想,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就业观。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了独立发展的空间,市场经济配置劳动力资源的特征是人才流动。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方式是合理流动。社会不再要从一而终的职业。因此,大学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个固定的“铁饭碗”,要学会在流动中求生存求发展。随着人事代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大学生的流动就业创造了条件。处在就业“十字路”口的您,不妨来个“先生存、后发展;先就业、后择业;先解决肚子答题,后解决事业答题。”
        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旧的就业观。市场经济配置人力资源的特征是人才流动,毕业生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一个固定的“铁饭碗”,要树立不断进取的职业流动观念,并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
   (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打破就业地域羁绊,树立四海为家的概念
        在择业的标准上,不一定说留在大城市、进入大单位、赚钱最多、级别能够更高就是最好的,而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树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甚至跨国界的全方位的就业思想。大学生要转变思想观念,把职业视作基本的谋生手段,只要职业合适,并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发出一份光和热,行业、体制、区域都可以跨越。
    (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自立自强,不再等、靠、要
       树立竞争就业思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竞争上岗”的推广和实行,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大学生要树立就业竞争,上岗靠本事的思想,打破“等、靠、要”的消极的就业观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自身饿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不等不靠不埋怨,不找政府找市场。如选择高科技、智力服务、连锁加盟、开店、社区服务、新农村建设等领域,都可能闯出一片适合自己的新天地
       总结: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在变革迅猛、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中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转变择业观念,树立有较强适应性的就业观,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能力素质,找准自己的工作岗位。 

版权所有: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梅山中路56号邮编:237011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