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正文

 信息公开

188体育《2018年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的公示

时间: 2018-09-29  来源:高建办   责任编辑:   点击:   审核人:杨旄袤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一八年八月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2

第二部分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指标自评情况 4

一、办学基础能力 4

(一)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4

(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5

(三)生均教学辅助用房 7

(四)信息化教学条件 8

(五)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9

二、双师队伍建设 11

(六)生师比 11

(七)双师型教师比例 13

三、专业人才培养 15

(八)课程开设结构 15

(九)年生均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天数 18

(十)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 19

(十一)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 22

(十二)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设备值 22

(十三)专业点学生分布 23

(十四)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 24

(十五)招生计划完成情况 27

四、学生发展 28

(十六)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28

(十七)直接就业率 29

(十八)毕业生就业去向 31

五、社会服务能力 32

(十九)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 32

(二十)技术服务到款额 33

第三部分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36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安徽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管理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安徽省首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院校、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国防科技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下辖安徽省工业工程设计院(安徽省医药工程设计院)和安徽省国防科技情报所。

学校设有机械技术学院、电气技术学院等8个教学院(部),开办专业37个,现有国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7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4个、省级校企合作工程实践教育基地6个。

学校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家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国家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训基地、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典型学校、安徽省军工保密教育培训基地、六安市创新创业培训基地、校企合作先进制造与检测技术开放实践教育基地、校企共建信息安全与管理“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校企共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等。

学校坚持以现代职教理念为引领,以内涵发展为主线,以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为落脚点,近年来,学校在省级和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上共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339个,其中国赛一等奖5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3个。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同行认可和社会好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据麦可思数据公司调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近三届毕业生就业对口率比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高出5%。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开展的全国高校学生对学校满意度(综合满意度、环境满意度、生活满意度)调查中,2015-2017年学校位列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一名。

2017年12月,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188体育:在“全国高职院校组TOP300”中排名第99位,成功挺进全国100强。学校目前已发展成“以工为主,军魂育人”为特色,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职院校。


第二部分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指标自评情况

一、办学基础能力

学校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并加大对实验实训室建设、信息化教学条件、日常教学运行等的投入,学校教育教学条件显著提高,办学基础能力明显增强,为推进学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荣校”的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1、自评结论

近三年来,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安徽省财政厅大力支持下,生均拨款稳步提高,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运行,大幅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详见表1。三年来,生均投入资金均超过1.2万元。自评结论为优秀。

1:办学经费收入情况及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一览表

序号

                       年度    (万元)

收入项目

2015

2016

2017

1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6610.51

7751.17

10004.57

2

事业收入

3100.79

2531.76

4525.55

3

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1.46

1.51

2.35

2、主要做法及成效

1)争取各类项目建设资金,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学校积极争取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高等学校振兴计划、质量工程建设等项目经费支持,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学校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服务军工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学校依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安徽省军工保密教育培训基地”积极为各类企事业单位、社区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与鉴定,2017年学校累计获得专项支持及社会培训收入518.95万元。

案例1:发挥技术平台优势,开展多样化社会培训

学校建立建设并充分发挥学校中央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训基地、国家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安徽省国防科技工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安徽国防科技职业教育集团和安徽省军工保密教育培训基地作用,积极面向企事业单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多样化的职工继续教育,每年开展各类培训鉴定4000人次以上,2017年学校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学校继续深化与重庆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合作,开办了远程教育专升本和高升专形式的学历教育,现有注册学员近200人。

1:学校积极开展多样化社会培训工作

2)坚持开源节流,提升经费的使用效益。近年来,学校在积极争取财政经费投入的同时,通过开源节流,不断压缩公用经费支出,优先安排并加大对日常教学运行、教学研究与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等的投入,确保日常教学运行经费投入占学校事业总收入比例逐年提高。2014/2015学年度、2015/2016学年度、2016/2017学年度所占比例分别为55.86%、57.21%、59.32%。

(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1、自评结论

学校持续加强教学条件建设,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显著提高(见图1),很好地满足了实践教学需要。至2017年188体育: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10896元,远高于国家骨干校生均设备值9321.3元,自评结论为优秀。

2:近三年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2、主要做法及成效

1)加大经费投入,提升教学设施保障水平。学校历来重视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用于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和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目前已经建成校内实训基地20个,校内实验实训室104个,其中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示范实训中心和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0个,2017年9月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6088.44 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10896元。

2)提高使用效益,支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近年来,学校通过积极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现有实验实训条件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实现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实验实训课程、各课程标准(课程大纲)中所有的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100%,实验实训室利用率、设备利用率不断提高。同时,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实训资源,充分发挥其在技能训练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行实验实训室课余时间对外开放制度,为师生开展科研和创新、职业技能鉴定和各级各类大赛服务。近年来学校师生成功申报各类专利90多项,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在90%以上,在省级和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上共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339个,其中国赛一等奖5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3个。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同行认可和社会好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据麦可思数据公司调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近三届毕业生就业对口率比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高出5%。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开展的全国高校学生对学校满意度(综合满意度、环境满意度、生活满意度)调查中,学校位列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一名。

(三)生均教学辅助用房

1、自评结论

学校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明显增加。至2017年188体育:教学辅助用房105696平方米,生均教学辅助用房为18.91平方米,满足学校办学需要,对比国家骨干校生均教学辅助用房17.65平方米。自评结论为优秀。

2、主要做法及成效

1)逐年增加教学及行政用房面积,积极改善基础办学条件。学校把改善办学基础设施条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持续加大校园基础能力建设力度。近年来,先后建设启用了教学综合楼、综合实训厂房、10号学生公寓、培训中心等教学及辅助场馆,2017年学校现有教学科研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108844.00平方米,生均用房面积19.54平方米(其中教学辅助用房为18.91平方米)。

2)持续推进美化亮化工程,军工特色校园文化得到彰显。近年来,一是学校通过实施校园电力增容、电力线路改造、校园自来水主管网建设、宿舍和食堂空调安装、校园监控系统安装等工程建设,电力、水力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实现了宿舍、食堂等场所空调全覆盖,校园安保体系基本建立;二是学校更新了军工魂文化广场、聚霖湖区、教学楼周边及校门两侧景观与绿化的建设,园林式校园已经形式。目前,学校已形成大学氛围浓厚、文化与生态和谐统一、功能配套完善、专业文化特色鲜明、与一流职业院校相适应的校园基本建设格局,校园面貌得到了彻底改观,学校先后被评为安徽省“文明单位”、“园林单位”、“最清洁校园”等称号。

(四)信息化教学条件

1、自评结论

学校重视信息化建设,校园网络环境优化、应用系统覆盖广、数字资源建设力度大、校园智慧化程度高,信息化教学条件完善,信息化与教学融合成度高,充分满足教育教学及行政管理需求。目前,全校信息点1100多个,出口带宽3.3GB,共建网络课程58门,教学资源总量13275GB。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终端数为55.71,远多于国家骨干校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终端数44.03,188体育:自评结论为优秀。

2、主要做法及成效

1)加强网络基础建设,网络运行安全、高效。188体育:校园网通过扁平化改造,万兆光纤管网通达校园各地,千兆到桌面。校园网有线无线一体化,并覆盖校园每个角落。通过云数据中心建设,建成B级标准数据中心机房,配备了双路供电系统、大功率UPS、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智能网络监控系统。开通校园网盘、校外远程访问VPN)、校园邮箱等网络服务。部署了“虚拟服务器”与大容量“云存储”系统,实现业务的快速部署和提供云空间服务。建成“服务器容灾备份系统,实现服务器故障时,业务不中断。通过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完成了重要系统的二级等保测评。

2)加强应用系统建设,实现教学与管理信息化。学校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完成“综合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公共数据库”三大平台建设,完成各应用系统与平台对接,实现了单点登录、数据共享。学校加强业务系统建设力度,PC应用和移动应用双管齐下,完成了“OA协同办公”、“教务”、“人事”、“科研”、“学工”、等20多个业务系统建设。学校重视教学应用系统建设,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人人互通的网络学习空间、网络教学空间和资源空间,目前该平台共建网络课程58(教学资源完备),教学资源总量13275GB。建设有“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和“移动图书馆”等资源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多种获取资源途径。

3)加强智慧终端建设,推进教学与管理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变。通过校园智能系统建设,实现了食堂用餐、图书馆借书、电教设备开关和楼宇门禁等十多个业务一卡办理。对电教系统进行改造,所有教室均安装新一代多媒体设备,电教控制中心对教室多媒体设备进行统一智能化控制与管理。重视智慧教室建设,全校所有教室均配备智慧教学所必需的设备,支持智慧教学。加强虚拟实训室建设,建有“虚拟现实”、“焊接仿真”、“数控操作仿真”和“创业模拟”等十多个虚拟仿真实训室。加强校园管理智慧化,建成“RFID智慧图书馆”,实现图书自助借还、图书智慧上架;建成“电控系统”,实现学生宿舍用电智能化管理;建成“智慧监控系统”,自动完成教师上课签到和学生出勤人数统计;建成“智能消防系统”,具备自动消防与报警功能;建成“车辆识别系统”,实现车辆出入智能化管理;建成“校园数字广播系统”,实现广播远程控制与分区管理。

(五)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1、自评结论

学校不断健全完善教学资源配置,近年来校内生均实践教学工位数逐步提升,很好地支撑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前学校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达到3587个,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达到0.64个,比较全国骨干校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0.63,188体育:自评结论为优秀。

2、主要做法及成效

1)加大实践教学投入,改善实践教学硬件条件。按照“场地及设施设备按照企业生产经营要求配置、具有真实的职业环境,设施设备能满足综合性项目生产性实习实训需要、设备技术参数应达到专业领域企业现场设备中等以上水平,同一项目能够同时满足50人以上实习实训和培训需要”的要求。近年来,学校不断优化实验实训室布局,加大实验实训经费投入,新建、改建、扩建校内实验实训室42个,校企共建4个生产性实训基地,6个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目前学校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达到3587个,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达到0.642个,有效的推动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综合实力的提升。

2)强化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实训基地建设内涵。学校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实践教学生产化”的总体要求,重点对接优势特色专业,实施了“专业(群)+基地”运作模式,统筹发挥基地的教学、生产、培训、鉴定和技术服务功能,积极推行项目化实训。按照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组织实训教学,提高课程实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了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监控,完善了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开展实践教学质量分析与评价,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过程,有效支撑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案例2:以“八落实”规范实践教学运行与管理

规范实践教学运行各环节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管理手段。强化对实践教学的标准或大纲落实、教学计划落实、教材落实、指导教师落实、场所和设备落实、经费和耗材落实、过程指导记录落实、考核鉴定落实的“八落实”,做到实践教学各步骤过程留痕,便于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实施进行管理、监控、诊断与改进,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八落实”实践教学管理与运行体系

二、“双师”队伍建设

学校按照“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通过“内培外引”,实施十项“人才强校”工程计划,学校师资队伍数量显著增加,结构明显优化,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引领专业发展,骨干教师深化核心课程改革,教学团队教学建设能力与科研水平有效地支撑了学校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

(六)生师比

1、自评结论

学校通过持续实施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近年来师资队伍数量显著增加,结构日趋合理,能力显著增强,较好地满足了教育教学需要。至2017年,学校共有专任教师260人,企业兼职教师86人,生师比为17.82,比较国家骨干校生师比17.56,188体育:自评结论为良好。

2、主要做法及成效

1)深化师资引进培养,师资数量质量显著改善。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将所有的剩余编制全部用于引进教师,同时采用人事代理等新型人事管理模式为补充,引进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学校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培养办法》,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出台《兼职教授聘用办法》等制度,强化与行业企业融合,聘请企业一线能工巧匠到校任兼职授课,目前学校专兼职教师比例日趋合理。

2)促进教师成长成才,师资队伍结构更趋合理。学校通过实施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工程、师资培训计划、兼职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开展国培、省培、境外研修、企业锻炼、以老带新等方法,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学历、职称结构。2017年度,学校共有专任教师26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占专任教师56.92%,具有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28.46%,具有中级职称占专任教师43.85%。全校现有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专业带头人8人,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名师工作室3个,省级教坛新秀10人,校级专业带头人23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7人,校级教学名师13人,校级教学团队8个,校级教坛新秀15人,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结构进一步优化。

案例3:引培并举、专兼互补,教师队伍水平显著提升

围绕“一高一优”建设目标,学校通过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双师型”教师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等工程及师资培训、高层次人才培养、兼职教师能力提升、青年教师培养、管理队伍能力提升等5项计划建设,教师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结构更加优化,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显著提升。188体育: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近年来,188体育:教师获批项目数量与质量得到很大提升。

2: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以上成果奖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

负责人

授奖

单位

获奖

等级

获奖

年份

1

“赛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人才培养模式

颜世波

安徽省

教育厅

一等奖

2015.12

2

依托“全国工业自动化挑战赛”,实现面向工业4.0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卢万银

安徽省

教育厅

一等奖

2015.12

3

产教深融合,校企共育人,创新模式培养软件技术卓越技能人才

付贤政

安徽省

教育厅

一等奖

2017.7

4

“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推进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沙有闯

安徽省

教育厅

一等奖

2017.7

5

以“智能制造挑战赛”为契机,打造机电一体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新模式

王丽

安徽省

教育厅

一等奖

2017.7

6

以新技术为引导,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王胜

安徽省

教育厅

二等奖

2015.12

7

基于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平台的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实践

熊良平

安徽省

教育厅

二等奖

2015.12

8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工学结合、校企共育”移动应用软件开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袁明磊

安徽省

教育厅

二等奖

2016.12

9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理念,探索深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姜继文

安徽省

教育厅

二等奖

2017.7

10

校企合作实施安徽省船舶类紧缺人才的培养

李翔

安徽省

教育厅

二等奖

2017.7

(七)“双师型”教师比例

1、自评结论

学校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双师型”教师建设工程,强化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比例不断提高。至2017年188体育:的“双师型”教师总数为134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51.5%,自评结论为优秀。

2、主要做法及成效

1)强化双师素质培养,教师实践运用能力显著提升。学校持续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双师素质。一是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明确“双师型”资格认定及培养方式,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参加工程类相关专业职称评审、参加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获得相关工种职业资格,提高双师素质;二是提高专业技术能力运用,加强专业教师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力、专业操作能力、技术服务和咨询能力、实训设备改造和开发能力、项目课程和教材开发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培养。目前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69.4%。

2)完善能力提升机制,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明显增强。学校通过整合校内外人才资源,强化教科研团队建设,完善教学科研管理办法,积极选送教师参加境外、国家、省级及行业协会的各类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教师整体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近年来学校教师先后承担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06项,省部级教科研项目6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0项,授权国家专利90余项,发表论文500余篇。

案例4“校企共建、角色互换”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出台了《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教师下企业锻炼管理办法》,要求每位专任教师五年内必须下企业锻炼时间不少于6个月。学校采用多种形式鼓励专任教师深入企业锻炼,教师与工程师角色互换,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实践教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近三年,学校共派出近90名专任教师到合作企业下厂实践。另一方面通过“订单班”、“厂中校”、“校中厂”和“现代学徒制”试点等形式聘用合作企业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充实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通过校企师资共建推动了师资队伍结构转型,建成了一支理论、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

4:校企双向兼职、双向服务

三、专业人才培养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着力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近年来,学校坚持稳定办学规模,强化内涵建设,紧密对接行业转型与区域发展,强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深入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职业能力导向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八)课程开设结构

1、自评结论




学校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循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路径,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开设结构日趋完善(见图5、图6所示),2017年188体育:C类课程占课程总数58.41%,远超高职教育50%的要求。自评结论为优秀。

 

5:课程类型分布图

6:课程体系结构图

数据来源: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2016-2017学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2、主要做法及成效

1)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学校各专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职业特点及行业、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依据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开发课程或教材。2016-2017学年,学校共开设课程719门,其中,公共课56门,专业基础课168门,专业课495门。从课程类型来看,A类课程(即纯理论课程)103门,B类课程(即理论+实践课程)420门,C类课程(即纯实践课程)196门。各专业实践教学课时均占到总教学时数的50%以上。

2)深化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课程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学校继续深化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大力推行理实一体教学,加大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课时比例,80%以上的课程实施理实一体教学。学校高度重视课程信息化建设,投入50多万元建立了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和专业资源库建设与管理平台。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得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MOOC等课程建设项目20门,校级立项课程建设项目34门。目前在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上运行的课程有58门,在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上运行的专业资源库有12个。

案例5: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化改革与实践

学校高度重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积极推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出台了《学院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校系统开展项目化教学设计培训,分三批组织开展项目化课程教学测试,将企业真实生产项目、任务或案例引入课程教学,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无缝对接。学校采用提高课时津贴等多种形式鼓励教师采用项目化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目前,专业核心课程全部通过项目化教学测试。

7 戴士弘教授对188体育:骨干教师进行项目化教学培训

案例6: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

借鉴德国“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机电服务技师”学习领域课程,依据国家、行业相关从业资格标准以及企业技术进步对岗位的新要求,以汽车机电维修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深入开展专业调研活动,全面融通汽车维修工初级至高级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与企业专家及职业考评专家一同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提炼”→“学习情境设计”的步骤,将典型工作任务归纳的职业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化处理,根据职业成长和认识递进规律进行学习领域重构,优化了初、中、高三级“能力递进”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能力为主线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8: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能力为主线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九)年生均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天数

1、自评结论

学校与110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严格按照教育部《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要求,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开展顶岗实习,并通过校外实习服务站和学生实习管理系统(手机APP)加强和规范学生实习管理,年生均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天数符合教育部要求,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自评结论为优秀。

2、主要做法及成效

1)依托职教集团,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立足行业、面向区域,深化与安徽军工集团、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安徽奇瑞股份有限公司等110多家企业的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188体育的实践课程外移到企业进行教学,充分利用企业先进设备、生产工艺与产品案例、技术人员与能工巧匠和企业文化等资源,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目前学校建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19个,2016学年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时总量为614550人天。

2)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学生实习质量。按照“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原则,学校制订了《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理事会章程》等制度,进一步规范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学校建立校外学生实习服务站,购买了学生实习管理系统(手机APP),加强对学生校外实习的服务与管理,规范了学生校外实习管理,切实保证学生实习质量。

(十)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

1、自评结论

学校坚持走“校企合作双赢,产教融合共生,持续创新发展”之路,不断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逐年递增。至2017年各类订单培养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35.22%,自评结论为优秀。

2、主要做法及成效

1)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完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牵头成立了由军工企事业单位为主体、地方企事业单位为补充的安徽国防科技职业教育集团并设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以“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为纽带,在校企之间搭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训、顶岗实习、资源共享、人才互动、学生就业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构建了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近年来,188体育:先后与安徽军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蚌埠市神舟机械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虹模塑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书香酒店投资管理集团、昆山联德精密制造有限公司、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等20余家省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开办了订单班、共建班、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建立了“校中厂”和“厂中校”,进一步推进校企双方深层次合作,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至2017年各类订单培养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35.22%。

2)推进校企合作育人,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学校出台了《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理事会章程》,建立了机械制造类、自动化类、汽车类、电子信息类、管理类、建筑工程类等6个专业群建设理事会。各教学单位以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与合作企业共同探索,签订合作协议,形成了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大力开展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企业人才培养实行量身定制,有效推动了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案例7“引企入校”校企合作改革与实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与昆山联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合作,积极推行教学模式改革,公司在学校成立“模具设计研发中心”,每年组建“昆山联德国防学院”校企合作订单班,校企共同修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共同组织教学、共同评价学生,学生在校期间就参与企业真实模具产品研发、设计,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

9“引企入校”共建研发中心开展订单培养

案例8“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与安徽军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探索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按照“职业基础能力→职业专项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就业岗位具体能力”的能力培养主线,实施并不断优化了“工学交替、标准通融、能力提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

10“工学交替、标准通融、能力提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与书香酒店集团合作,推行“现代学徒试点”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共同修订了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对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进行了改革,将学生工作业绩和师傅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价标准。在职教专家、企业与学校、教师与师傅的共同参与下,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构建了适合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与教学项目完全按照企业需求,由课程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专业教师的共同开发,采用AB教师共同授课制度,专业实训环节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来承担教学任务,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11: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拜师仪式”

(十一)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

1、自评结论

根据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学校不断加大兼职教师选聘力度。2017年学校选聘86名企业兼职教师,承担课程数为104门,总课时数7066学时,自评结论为优秀。

2、主要做法及成效

1)建章立制,完善兼职教师选聘机制。学校制定了《校外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188体育兼职外聘教授聘任的暂行办法》等制度,从企事业单位选聘能工巧匠来校兼职兼课或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2017年学校选聘企业兼职教师86人,全额支付企业兼职教师教学工作量课酬56.53万元。

2)加大兼职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学校通过强化企业兼职教师的聘用管理,发挥企业兼职教师的技术技能优势。企业兼职教师主要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训指导以及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学校严格落实企业兼职教师导师制度,为每位企业兼职教师配备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导师,指导其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实施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续聘依据,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十二)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设备值

1、自评结论

学校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设备值稳步提升201520162017年,合作企业向学校提供机床、汽车、模具等教学设备,设备值分别为55万元、77万元和92万元,总值为224万元。有力支撑了人才培养工作需要,自评结论为良好。

2、主要做法及成效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通过从合作企业聘用技术人员作为实训指导教师、派遣教师到企业开展下厂锻炼、引入企业真实产品作为实训项目、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编写教材等措施,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作。学校先后与安徽军工集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有限公司、长虹模塑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汇众聚成科技有限公司、中航国铁教育集团等近40多家省内外企业建立了“订单班”、“共建班”,实现共同育人。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合作企业积极向学校提供技能培养所需教学设备,201520162017年,合作企业向学校提供机床、汽车、模具等教学设备,设备值分别为55万元、77万元和92万元,总值为224万元,为学校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三)专业点学生分布

1、自评结论

学校对接行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了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紧密契合,专业设置符合学校办学定位,专业点学生分布更加合理,自评结论为优秀。

2、主要做法及成效

学校坚持稳定办学规模,强化内涵建设,按照“市场有需求、教学有条件、质量有保障、就业有出路”的思路,设置新专业。坚持“专业发展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结合”,建立了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2017年学校实际招生专业达37个,涵盖6个专业大类,分别为:装备制造大类专业14个,电子信息大类专业7个,财经商贸大类专业8个,交通运输大类专业3个,土木建筑大类专业3个,旅游大类专业2个。2017年度,学校各专业大类学生分布如图12所示。

12:各专业大类学生人数分布比例

(十四)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

1、自评结论

学校主动对接行业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专业与行业和区域产业匹配度不断提升,自评结论为优秀。

2、主要做法及成效

1)主动对接行业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专业结构与布局不断优化。学校制定了《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管理办法》,主动对接行业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专业与行业和区域产业匹配度不断提升。学校专业与行业和区域产业匹配度如表3所示。

3:学校专业与行业和区域产业对接一览表

专业群

主要专业

对接行业和区域产业

机械制造类

机械设计与制造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数控技术

模具设计与制造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机械产品检验检测技术

工业设计

高端装备和新材料(安徽省战略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支持产业)

高端防务及特种装备产业(安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支持产业)

装备制造业(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支持产业)

自动化类

机电一体化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

船舶电子电气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

高端装备和新材料(安徽省战略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支持产业)

高端防务及特种装备产业(安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支持产业)

装备制造业(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支持产业)

汽车类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汽车技术营销与服务

汽车电子技术

高端装备和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安徽省战略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支持产业)

高端防务及特种装备产业(安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支持产业)

装备制造业(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支持产业)

计算机类

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软件技术

动漫制作技术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信息安全与管理

应用电子技术

信息经济(安徽省战略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支持产业)

电子信息(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安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支持产业)

商贸服务类

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

市场营销

酒店管理

空中乘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信息经济(安徽省战略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支持产业)

现代服务业(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支持产业)

建筑工程类

工程造价

建筑工程管理

会计与统计核算

现代服务业(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支持产业)

2)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专业建设水平稳步提高。学校按照“突出重点、逐步推进、点面结合、注重实效”的专业建设思路,以省级及以上重点专业建设为突破口,加大软硬件投入,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学校现有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立项建设骨干专业7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院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建设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级船舶类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专业1个。

案例9:立足行业、特色发展,专业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学校成立了由军工企事业单位为主体、地方企事业单位为补充的安徽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集团,以“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为纽带,在校企之间搭建了“价值共识、专业共建、资源共用、成果共享、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训、顶岗实习、资源共享、人才互动、学生就业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为学院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平台。依托集团成员单位,建立了机械制造类、自动化类、汽车类、电子信息类、管理类、物流管理类、建筑工程类等7个专业群建设理事会。通过集团内的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招生、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工作,积极推动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大力开展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企业人才培养实行量身定制,实现了学院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1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深入推进

(十五)招生计划完成情况

1、自评结论

学校根据规模定位和专业布局合理确定招生人数,积极推行高职分类招生改革。逐年提高分类招生计划,2015、2016和2017年分类招生人数分别为600、900和1280人,分类招生人数占总招生数的比例也逐年上升。自评结论为良好。

2、主要做法及成效

学校招生专业紧紧围绕行业人才需求与学校工科办学实力,理工及应用型专业计划比例保证在85%以上,远高于全省65%的标准。近年来学院积极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建立中职与高职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强化中高职合作办学,深化3+2五年一贯制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积极贯彻国家和省招生改革的政策,逐年提高分类招生计划,分类招生人数占总招生数的比例也逐年上升(见图14),分类招生计划完成率得到逐年提高。学校每年都精心制定招生宣传方案,积极宣传学校办学特色,较好地满足了考生关切。由于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在高职生源日趋紧张、学校办学区位缺乏吸引力的情况下,学校总体保持了良好的招生态势。

14:自主招生人数占总招生人数的比例逐年上升

四、学生发展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持续实施“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技术技能培养,毕业生普遍岗位适应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强,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区域就业率逐年提升,薪酬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十六)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1、自评结论

学校通过实施“双证书”制度,不断强化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显著提升,188体育:2016-2017学年获得相关中、高级资格证书数为1695个,毕业生获证率超过90%。自评结论为优秀。

2、主要做法及成效

学校设有安徽省优秀技能鉴定所,鉴定所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工作人员齐备,办公条件完善,鉴定工种覆盖学校开设的所有专业。学校实行“双证融通”机制,把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生获证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其中,2016-2017学年国家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中、高级资格证书获得数为1695个。另外,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行业证书的培训与鉴定工作,其中2016-2017学年行业企业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数为315个。学校有效落实“双证书”制度,有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十七)直接就业率

1、自评结论

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近年来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等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据麦克思数据公司统计,近三年188体育: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6%,比全国高职平均就业率高出5人百分点。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均超过4.5%,位于高职院前列。2017届188体育: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为4.7%,远高于全国高职院校3.8%平均水平。自评结论为优秀。

2、主要做法及成效

1)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学生就业率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学校成立了校院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组,定期召开就业创业工作会议,根据年级特点开展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邀请成功校友、行业及合作企业专家来校作报告,以典型案例教育学生。规范组织“双选会”,以行业企业为主每年组织3-4场“双选会”。每年定期组织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对主要合作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看望慰问毕业学生,帮助协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88体育:2017届学生直接就业率为96.69%。近三年188体育:的毕业生就业率比全国高职平均就业率高出5人百分点(如图15)。

15:近3年学生就业率

(数据来源:安徽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平台

2)强化学生创业教育,学生创业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完善创新创业制度,开设相关创新创业课程,将创业创业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落实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据麦克思数据公司统计,188体育:近三年的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均超过4.5%(如图16),位于高职院前列。2017届188体育: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为4.7%,远高于全国高职院校3.8%平均水平。

16:毕业学生半年后自主创业比例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麦可思-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2017

案例10: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探索实践

学校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制定了《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设置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务》和《大学生KAB创业基础》等创新创业课程,完善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程,同时开设了“创新创业”、“创新中国”等6门网络公选课程。为完善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学校制定了《激励学生创新创业的学籍管理办法》、《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加大创业指导和扶持力度,2016年以来累计有2个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六安大学科技园,有8个创业实体入住学校大学生创业园,学生在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上累计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0多项。

17:188体育:部分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团队

(十八)毕业生就业去向

1、自评结论

学校坚持立足行业、区域发展,积极引导毕业生行业、区域内就业,区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62%左右,很好地服务了行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同时,188体育:毕业生薪资水平逐年增加,转正后的平均月收入同比全国高职毕业生高出约600元。自评结论为优秀。

2、主要做法及成效

学校就业工作按照“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的推荐原则,通过加强就业工作领导,开展专题宣讲、专场招聘等形式,引导毕业生在行业、区域内就业,近三年来毕业学生在行业、区域就业人数逐年上升。据麦可思调查,188体育:2015 -2017届毕业生转正后的平均月收入分别为3664元、4120元、4247元,呈上升趋势。近三年188体育:毕业转正后的平均月收入同比全国高职毕业生高出约600元。

18:毕业学生半年后月收入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通过强化校政、校地合作,积极拓展社会服务职能,搭建社会服务与产学研合作平台,广泛开展社会人员培训、社区服务、技术服务等工作,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十九)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

1、自评结论

学校通过强化校政、校地合作,不断拓展服务职能,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逐年增加,很好地发挥了社会服务职能,201520162017年,188体育:政府服务到款额分别为:66.56万元、458.31万元和518.95万元。自评结论为优秀。

2、主要做法及成效

学校在开展行业保密培训、六安市创新创业社会培训、各类专利研发、申请与转化、企业横向课题合作研究、安徽省教育厅教科研项目申报、社区服务、六安市政府各类活动承接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2015年实现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66.56万元,其中社会人员培训32.36万元、社区服务18.7万元、技术交易5.6万元、其他服务10.6万元。2016年实现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458.31万元,其中扶贫专项440.55万元,社会人员培训12万元、社区服务5.76万元;2017年实现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518.95万元,其中扶贫专项501.35万元,社会人员培训17.6万元。

(二十)技术服务到款额

1、自评结论

学校不断加强与行业和地方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主动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近三年技术服务到款额逐年攀升,2015-2017年度,188体育:技术服务到款额分别为:294万元、342万元、382万元,为安徽军工行业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自评结论为优秀

2、主要做法及成效

1)发挥高校技术人才优势,服务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学校制定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修订了《教科研奖励办法》,加大教师参与产学合作项目研究、技术攻关、专利申报等方面的奖励力度,鼓励教师与行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近三年,188体育:共组织近百名教师到六安市近30家企业挂职锻炼,发挥高校专业技术人才科学研究的优势。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的技术研发,前后188体育:教师承担了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安徽数据与应用中心”项目以及总装备部国防知识产权局和安徽省科技厅各多个项目的研究,取得了多项技术成果,有效促进了行业内企业的技术升级。另外,学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培训基地的优势,积极开展社会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和技术服务工作,每年为行业及区域企事业单位开展了3000多人次的岗位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工作。近年来学校技术服务、培训、交易到款额逐年攀升,2017年达到382.14万元。

2)充分发挥职教优势,对口支援区域内中职学校。近三年,学校分别与淮南职教中心、亳州工业学校、霍山职业学校、皖西经济技术学校等6所中职学校开展中高职衔接合作,实施对口支援,培训师资、指导中职学校实训室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开同开发中职课程与教材等,提高对口支援学校的内涵建设。

   

19:对口支援区域内中职学校

案例11:深入企业挂职,发挥高校技术服务职能

学校修订《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教科研管理办法》鼓励教师参与横向课题和技术服务。通过六安市委组织部选聘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活动,188体育:近年来共选派学历高、技术精、责任心强的老师85位到28家六安周边民营企业挂职,开展技术服务。188体育:教师完成了“六安4A、5A级景区游客满意度调查”课题、六安市奥安康工贸有限公司羽毛视觉自动分拣项目、蜗轮蜗杆中心距自动测量项目和蚌埠神舟机械有限公司机械化路面PLC控制系统改造等多项技术服务。其中张爽华等3名教师荣获“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优秀人才”称号。通过到企业挂职一方面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科技研发能力。

20:188体育:教师获优秀挂职人才称号证书


第三部分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十三五”以来,学校各项改革建设工作取得了瞩目成绩,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但面对高职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学校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通过本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查自评,学校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校企深度融合体制机制建设仍需深化。二是学校社会服务能力仍需提高。三是师资队伍建设仍需加强。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学校将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实施校企深度融合体制机制建设工程

一是深度推进多元合作办学,创新校企合作体制。二是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三是打造高水平专业实训基地,搭建校企融合平台。

(二)实施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工程

一是做好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完善社会服务体制机制。二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三是创新社会服务模式,开展多样化社会服务。

(三)实施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一是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二是实施“双师型”教师建设计划。三是实施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四是营造一流人才集聚的政策环境。五是建设一流教师团队。

 


皖公网安备34150102000169 | 皖ICP备05011237号-3  版权所有?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梅山中路56号 

联系电话:0564-3383152(党政办)、0564-3384000(招生办)  | 

移动校园
官方微信